王小龙:“刨根问底”的机电队长 |
![]() |
王小龙1982年出生,2008年7月技校毕业分配到陕煤澄合王村斜井选运队工作,从一名检修工成长为一名机电副队长。该同志自从担任选运队副队长以来,他对工作一直是认真负责。他爱岗敬业、默默无闻,以一种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精神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自参加工作以来,王小龙一直在选运队负责主井皮带、井下给煤机、震动筛、刮板溜等大型设备的检修工作。工作中他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校毕业的他深知自己文化水平不高、知识面窄,要想做好工作就必须充电学习,于是他便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努力学习,自学掌握了CAD计算机绘图软件和《西门子PLC实用基础与实训》,经过努力,积累了很多实用维修经验,他的业务水平也不断提高,现在能完成一般设备的设计绘图、独立处理皮带故障。 “爱发问”的皮带司机 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避免不了出现各种各样的成色的煤,当然矿井底下出湿煤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煤比较湿,造成选运系统101皮带机尾和201皮带机尾滚筒总是糊煤,有时糊煤特别严重,岗位工必须停机才能清理煤泥,总是频繁停机,耽误提煤时间。这是王小龙上班第一天就发现的现象,他向与他签订司徒合同的工人师傅了解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师傅说我只知道停下皮带处理,没有其他方法。在师傅那里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后他蹲在皮带机尾护栏边注意观察、冥思苦想,想到了碾路机前面滚筒旁边护照,后来经过和技术员的商量,发明了机尾滚筒自动清煤装置。这一装置使用之后,工人的工作量减少。再也不用停下来清理皮带,为原煤提升在争取很多时间。 “善观察”的检修工 2012年末,矿上对主皮带电控系统进行了改造,现采用高压变频控制。自从主皮带控制系统改造完后,主驱动机房变频器温度高,煤尘大,导致变频器功率单元经常坏,影响原煤提升。当时身为检修工的王小龙,心里想矿上花大价钱买的设备咋这么脆弱呢,他经过查询资料发现变频器运行时对温度有一定要求,同时规定变频柜内粉尘浓度最高不超过6.5mg/dm3,由于矿井煤尘多,需专人定期除灰,才能达到规定要求。 虽说厂家给变频柜顶部安装冷却风机(抽出式)专门用于给变频器降温,但是降温的同时会带动灰尘飞扬。长时间运行,变频器内的灰尘形成了“死循环”,会二次影响变频器正常运行。 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深入研究,针对于变频柜内灰尘“死循环”,选运队职工王小龙,在变频柜冷却风机(抽出式)旁连接了一个“导风槽”,把变频器内的的灰尘抽到机房外,同时抽走了变频器内的热量。“导风槽”减少了灰尘浓度,杜绝了灰尘“死循环”,降低了变频器内的温度,增强了变频器的使用寿命,确保了变频器的正常运行; 同时降低了配电室内的温度,确保了PLC的正常运行,减少了工人日常维护次数,为队上节省了不少材料费。 “爱钻研”的副队长 2013年初,矿上对主皮带系统进行改造,在调试过程中,王小龙发现皮带抱闸时间有问题,就是皮带被抱闸之后电机还在运转,这样长久下去必然会伤害电机同时造成安全隐患。他经过仔细观察,查阅资料才解决了这一问题,发明了主电机“抱闸”监控装置,主要用于监视制动器状态,此装置主要是在制动器旁加了一个行程开关,其接线于变频控制柜中。制动器闸瓦关闭时,电机不能启动,制动器闸瓦打开时,电机才能启动。这一装置防止了出现磨损闸皮、损坏电机及皮带抖动严重的现象,且具有“修旧利废”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安装使用,效果明显。 作为机电副队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都要坚持在岗位上,单一枯燥的工作容易磨掉人的热情,可他却默默地奉献着。每天来得早,走得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信念、积极进取。为全矿的安全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了全队干部职工的好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赵李强 王倩) |
|
关键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