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开展“打非治违”和隐患治理集中执法 |
![]() |
5月份至9月份,山东省德州市安监局通过采取“三突出”、“四结合”、“五重点”措施,在全市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开展了“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集中执法行动,效果明显,成绩显著。 “三突出”:一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内容。根据我市安全生产特点,重点突出地处偏僻、土小企业多、非法违法活动频繁的重点乡镇和重点区域,重点突出无证、超许可生产经营建设、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和日常执法检查问题突出的单位;二是突出工作方式方法。将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部门、县区政府、乡镇政府、村居社区、居委会,实行分片包干、责任连带,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坚持重点时段与日常整治相结合,部门整治与联合执法相结合,严格巡查、严厉打击、严格执法、严加整治;三是突出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完善了重大隐患挂牌督办、联合执法、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和告诫谈话制度,对全市3处重大隐患进行了挂牌督办,约谈了3家打非治违工作开展不力的企业主要负责人。 “四结合”。一是将查漏补缺与加强基础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对近期事故多发的重点地区,反复发生、长期未得到根治的重点问题以及有重大安全危险源的部位重点进行检查,全面摸清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 二是将上下级与有关部门紧密结合起来,联动执法,推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进一步健全完善“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集中执法行动工作机制,实行市、区县、乡镇、村居(社区)四级积极联动,实现安全生产“移动式”、“实时式”监管,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三是将“打非治违”与加强执法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企业自查、乡镇普查、区县安监执法监察机构专项检查、行业部门抽查和市安监执法机构督查,层层把关,务求达到实效。四是将“打非治违”与群众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官网等媒体,宣传开展“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意义,并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达到全社会协同共治的目标。 “五重点”。一是重点充分发挥“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电话的作用,努力扩展社会监督渠道;二是重点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扎实开展隐患自查自纠和隐患整改;三是重点执法检查停产复工、检维修、停产整顿、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四是重点对执法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及时进行复查;五是重点对发现的“非法违法”行为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截止行动结束,全市共执法检查生产经营单位 6299 家(次),参与检查人员21576人次,发现问题或安全隐患 4171 项,现整改完毕3629项。制作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共10420 份(其中,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 1917份),拆除取缔了96处非法加油站(点)、3处非法小化工厂、2处非法土方炼油厂、4处非法烟花爆竹零售点,暂扣或吊销证照、证书5家,核查举报案件20余起。 (王树勇) |
关键词: |